伶仃访谈||在新征程中走好乡村善治路:谢治菊《南方》杂志专访
现代大学教育之发展,瞬息万变。而社会国家及宇宙太空事物,无时不在变动之中。故培育人才,如何以适应社会之需要,如何以改进社会之事业,以达到社会福利之最高标准,大学教育之责任重大也——陈炳权(广州大学创校校长)
在新征程中走好乡村善治路
——谢治菊教授《南方》杂志访谈录
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“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”,为加强城乡基层治理指明路径。无论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,还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,都需要强化制度之力,汇聚起全党上下、社会各方面的强大力量。
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、南方治理研究院副院长谢治菊及其团队,主要从事公共政策与贫困治理的研究,多次参与国家级贫困县退出预评估、东西部扶贫协作考核与地方政府脱贫攻坚重大会议,参与国家部委、地方政府“十四五”规划的编制工作,为各级政府开展专题讲座、咨询服务、业务培训等工作。近日,《南方》杂志专访谢治菊教授,就新征程走好乡村善治路进行探讨。
全面小康要重视人的全面发展
《南方》杂志:2020年底,决战决胜全面小康胜利在即。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,乡村构建基层治理新格局有哪些新的特征?
谢治菊:相比之下,脱贫攻坚时期偏重于贫困治理,乡村振兴时期则对治理的全面性提出更高的要求,是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环节,必须以基于“小基层、大舞台”的基层社会治理为依托,才能有效实现。我国的基层社会治理改革经历了几个阶段的发展,变领导公众为服务公众,变“全能政府”为“有限政府”,探索出全域型社会治理的新模式。
这样的社会治理不仅包括治理领域的协同、治理空间的融合、治理手段的多元、治理内容的全面,更意味着“以人民为中心”的治理理念在基层得到有效落实,以“党委领导、政府负责、民主协商、社会协同、公众参与、法治保障、科技支撑”为核心要义的社会治理新体系正在形成。全域型社会治理打破城乡二元模式,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征程下,乡村善治新格局的发展方向。
《南方》杂志:全域型社会治理对“公众参与”“社会协同”的要求更高,这意味着对人的主动性、自觉性的要求更高。如何推动乡村中“人”的发展?
谢治菊:这就回到我们当前的贫困治理上来。实现人自由而全面地发展是人类社会的发展趋势,当下的贫困治理研究也应关注这一趋势。思考采取何种举措来促进人自由而全面地发展,这为从根本上消除贫困,也为乡村振兴发展提供精神动力。
“扶贫必扶智,治贫先治愚。”随着后扶贫时代到来,国家的减贫战略将发生以下转变:一是贫困方式由绝对向相对转变,二是治理方式由集中向常规转变,三是治理重点由乡村贫困转向城乡融合,四是治理手段由国内合作转向国际合作。在此背景下,常见的项目扶贫、产业扶贫、就业扶贫、精神扶贫、心理扶贫效果会大打折扣,教育扶贫的作用愈发重要。可以说,探讨教育五层级阻断贫困代际传递,是有效解决2020年贫困县全摘帽以后贫困问题的重要保障。
贫困治理的核心要义是人的发展,具体到做法上:一是强化教育,转变贫困者的认知与思维,营造劳动光荣、懒惰可耻的环境氛围,树立自力更生、自强不息的脱贫理念。二是开展培训,增强贫困者的发展能力,应壮大科技扶贫队伍,开展针对性、个性化较强的科技培训。三是关注心理,提升精准扶贫的针对性与有效性,从根本上激发他们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。
贫困户个人发展了就能脱贫,农民个人得到了发展,就能长足迈向乡村振兴。全面小康本质上也是为了促进人的全面发展。
加强基层组织力建设
《南方》杂志:许多乡村贫困的原因是党组织软弱涣散。基层是国家治理的神经末梢,乡村基层治理面临着比城市更大的挑战。广东实施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三年行动计划(2018—2020年),对乡村治理有哪些重要意义?
谢治菊:基础不牢,地动山摇。农村的基层治理有许多薄弱的地方,广东通过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三年行动计划,有利于夯实基层党建,加强各级党委和党组织的领导。
在人类社会发展历程中,任何一项大的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实践活动,都是有组织的活动,都需要一个领导核心,新时代的中国共产党就是这样的核心。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带领广大农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、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战斗堡垒,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的组织基础和根本保障。
要不断深化创新基层治理,一是基层党组织充分发挥“一线指挥部”的作用,不断压实责任,激活动力,建立环环相扣的工作机制,构建直接联系群众网格化管理格局。二是充分发挥党政机关和单位党员干部“一对一”或“多对一”的帮扶模式,树立一线选人用人导向,不断增强各级组织抓好抓实农村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。三是选优配强“村支两委”干部队伍,探索实行村干部职业化路子,对村干部实行岗位职业化、报酬工薪化、管理规范化、发展持续化的管理体系,通过政策红利致力于建设一支职业化的村干部队伍,真正让他们成为乡村建设的堡垒和排头兵。
《南方》杂志:您的团队对扶贫干部队伍进行了大量调研,了解到乡村治理中许多问题。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,如何延续原来有益的对口扶贫机制,如何让基层公务员更好地发挥作用?
谢治菊:中央指示接续推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。我们要继续发挥好对口扶贫机制,以扶贫干部为纽带,对乡村建设“扶上马、送一程”,延续原来有益的扶贫机制。
一是发挥扶贫干部的积累优势,乡村的资源禀赋、产业发展如何,扶贫干部心里最有数,由他们参与谋划乡村建设图景,最有底气。二是扩大对口帮扶面,过去是扶贫村进行对口扶贫,现在可以扩大到更多的村,进行对口联系,加大资源整合利用。三是提高驻村工作效率,驻村干部数量要减少、质量要提高,将驻村干部从繁琐的表、卡、册中解放出来,把更多的精力用于招商引资、筹集社会资源用于乡村建设。
基层公务员是将党和国家重大政策落实到基层的重要力量,在特定场域下构成了民众评价政府的经验基础。尤其是面对农村工作的基层公务员,长期以来也面临着责任重、压力大等问题,我们在《精准扶贫背景下基层公务员心态研究》一书中也进行过深入探讨,提出以下建议:
一是平衡主客观责任,减少基层公务员角色冲突。二是构建大数据平台,动态监管基层公务员行为。三是建构政策限度,积极调适扶贫干部心态。四是健全体制机制,有力保障基层公务员权益。五是树立正确的价值观,调整公务员的角色期待。六是建立社会支持体系,科学减轻工作负担。
破解城乡基层治理
《南方》杂志:中国将奋力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新征程。乡村治理和城市治理应该如何打破藩篱、共同促进?
谢治菊:中国处在奋力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历史阶段,但是从经济角度看,还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。中国在奋力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中,广阔的乡村是主战场,应逐步打破城乡藩篱。
一是让乡村群众享有均等化公共服务。因为城乡收入差距、基础建设差异,乡村的基本公共服务整体上相对落后于城市。财政应该适当倾斜,加大对农村卫生服务体系、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,补齐农村基本公共服务的短板,助力乡村振兴,加快城乡发展一体化的进程。
二是提供新机遇提高乡村对人才的吸引力。机遇在哪里,人才就在哪里。过去这么多年,机遇都集中在城市。在我国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,乡村振兴蕴含着巨大的市场和动能,被赋予更新的使命,也是人才建功立业、开拓创新的新战场,有益于吸引更多的人才回流乡村,从而健全乡村人才工作体系。
三是创新机制体制建设。乡村治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。其所涉及的人员、单位、行业、资金、时间、流程、内容等多且杂,需要各个部门相互协调配合,必须完善组织管理体系,有序领导、统筹规划、落实细节。所以要强化力量配备协同,形成管理工作合力,各个部门之间相互配合、相互支持。
中共广东省委主管主办·南方杂志社·深度凝聚力量
Copyright 南方杂志社 All rights reserved 2018.
谷琶荣耀||陈晓佳王利兵荣立2020年度教育部一般项目谷琶荣耀||徐军辉获立广东省社科规划2020年度一般项目谷琶荣耀||蒋红军获立2020年广东制度研究专项课题
谷琶荣耀||张茂元获立国家社科基金2019年度重大项目
谷琶荣耀||GUPA获立4项2019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项目
学术事务||GUPA获立7项2018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项目
学术事务||GUPA荣立4项2017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项目
谷琶学事||GUPA斩获2项2016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项目
谷琶荣耀||谢治菊获立2019年度教育部后期资助项目
谷琶荣耀||GUPA获立3项2019年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
学术事务||GUPA获立2项2018年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
学术事务||GUPA获立4项2017年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
谷琶荣耀||刘晓洋获立2019年第二批教育部协同育人项目
谷琶荣耀||张惠肖生福沈本秋获2019教育部协同育人项目
谷琶荣耀||徐凌和蒋红军获批2018年教育部协同育人项目
【联络】广州大学城外环西路230号文逸楼。邮编:510006。电话:(020)39366783(行政)、39366775(教学)、39366776(学术)、39366703(学生)。邮箱:gzggxy@sina.com。微信:gzdxggxy